Sunday, July 17, 2005

寫在公民新聞營之後

這次公民新聞營雖然因為颱風而縮短半天,但是老實講,我覺得一天的課程就夠了。

簡單的陳述一下公民新聞是什麼,再講講台灣目前發展公民新聞的困境,這樣不就好了嗎?我不懂為什麼一定要拉哩拉渣講一堆,把公民新聞弄得像是某種神聖的事業。

不可置否,青輔會這次很有心的請了幾個有名的blogger資深記者來談他們對台灣公民新聞的想像,也請智邦生活館弄了一個平台來給大家盡情玩耍,但是我覺得他們忽略了幾個重要的因素:

1. 公民新聞應該是自動自發的。
我認為公民新聞應該是由民間有熱情的人發起,這樣才能走得穩、走得久,也才會有人會主動管理。但根據我在現場的觀察,這次北部研習營雖然報名的人很多,但是實際上來參加的人有半數不了解公民新聞是什麼,甚至連blog都沒有。

也就是因為這樣,所以第一天下半場的課程,感覺有點像是大一的編採營,有人問聯合報記者梁玉芳「蘋果來台,聯合報有什麼因應措施?」(蘋果已經來了2年了...)或是問「公視沒有廣告,為什麼還會有壓力?」之類這種問題,真讓我不知道該用何種態度面對。

更扯的是,青輔會最後竟然要求每組要推派一位編輯來管理,老天~~啊(戴然口吻再度出現)!這跟我之前在mol有什麼兩樣呢?只是差別在以前是報導傳播圈,現在是報導生活圈罷了!

老實講,run了一年的mol,我對這個形式、版型都跟mol很類似的youthmedia是很排斥的。我贊成公民新聞要有一個平台來整合,但是如果搞的這樣硬性、強制,我想我還是乖乖的待在我自己的nightpluie.net就好了,至少這裡沒有人會逼我交稿

2. 公民新聞應該是自由的
第二天下半場的課程原本是要讓各小組討論「公民新聞的規範」....啊?什麼?我剛瞬間失聰,你說要討論什麼?公民新聞還要有規範?

青輔會發的研習手冊中,裡頭列舉了記協對一般記者的新聞規範,還請了一個輔大的研究生翻譯國外對於blogger的規範。我想問,難道東海教研所事件的意義大家還搞不懂嗎?網路本來就是一個虛擬的空間,我自己開了個blog,要寫什麼是我家的事,為什麼還要有這種硬性規範?我的意思是,如同阿孝老師所說,一個好的blog自然會引起大家的注意與檢視;充滿錯誤、謠言的blog,瀏覽量自然就少,為什麼還要硬性規定?這樣跟一般傳統媒體記者又有什麼不同?

公民新聞的可貴在於,它是可愛的、自由的,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對生活的見解、觀察,不必太拘泥於格式,也不必強求(畢竟公民新聞是無給職的,在台灣這麼艱難的環境,每個人都要養家活口),能不能夠跳脫傳統媒體的agenda-setting,在自己的blog上寫出自己對社會角落獨特的觀察描繪,才是未來公民新聞發展的重點。

2 comments:

Charles said...

我想可能是背景不同吧~

公民新聞,應是強調業餘者的參與,所以才會出現類似編採營的內容吧。看到許多非新聞科系、非blogger來參加,我覺得很棒:)

除了熱情之外,社群/組織也蠻重要的,ohmynews有大量的編輯群、wikipedia有一票熱血管理者與規範,才容易長長久久。並不是每個人都像Richy那樣英明神武:P

不過,的確得先讓大家寫得快樂,才會有下一步:)

鎮宇 said...

同意,也許我太本位主義了些
但我想怎麼讓大家「寫得快樂」是個很複雜也很難的問題,ohmynews用錢來做號召,但不知道台灣有沒有這種空間?